鹽漬土防治與改良的主要措施,歸納起來大致是四個方面:
(1).水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排水、灌溉洗鹽、引洪放淤,其中排水是一項帶根本性的措施,應結合各地不同自然條件和地形部位的特點,建立起切實可行的排灌系統,有利于灌溉使土壤中鹽分溶解于水中,通過在土壤中滲透,自上而下地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堿洗出去,然后由排水溝排除。所謂放淤是把含有泥沙的水通過渠系引入事先筑好的畦埂和進、退水口建筑物的地塊,用減緩水流的辦法使泥沙沉降下來,淤地造田,由于增加新的淡土層,使地下水位相對降低,抑制土壤返鹽,且含豐富的養分,有別于作物的生育。
(2).農業技術改良措施:主要包括種稻、平整土地、耕作客土、施肥等。有人說“叫地生放,無溝種稻”,因為種稻的田間要經常保持水層,這樣就能使土壤中的鹽分不斷遭到淋洗,隨著種稻年限的延長,土壤脫鹽程度不斷增加,據黃淮各地經驗,即使含鹽量達0.6~1.0%的鹽堿土,種植水稻二年以后,1m土層中的鹽分即可降低到0.1~0.3%。同時結合平整土地,合理耕作,增施有機肥料等措施,可以加速土壤淋鹽防止表土返鹽。
(3).生物改良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種植牧草、綠肥等,植樹造林對改良鹽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帶可以改善農田小氣候,減低風速,增加空氣溫度,從而減少地表蒸發,抑制返鹽。林木根系不斷自土壤深層吸收水分復消耗于葉面的蒸騰作用,據測定,5~6年生的柳樹,每年每畝的蒸騰量可達1360m3,此林帶就象豎排水作用的抽水井那樣進行生物排水,可以顯著降低地下水位。綠肥牧草種植,具有培肥改土的作用,尤其是它們都有茂密的莖葉覆蓋地面,可減弱地面水分蒸發,抑制土壤返鹽。據疆地區測定,種植紫花苜蓿三年,地下水位下降0.9m,土壤脫鹽率也大大提高。
(4).化學改良措施:采取施用石膏及其它化學改良物可收到較好效果。如堿化土壤或堿土中含有大量蘇打及代換性鈉,致使土壤分散,呈強堿性,引起土壤物理性狀不良,改良這類土壤除了消除多余的鹽分外,主要應降低和消除土壤膠體過多的代換性鈉和強堿性,在國外多有施用大量的石膏、硫酸亞鐵(黑礬)、硫酸、硫磺等,可收到降低土壤堿性,協調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的作用。
硫酸亞鐵價格咨詢采購熱線:13071011921(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