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亞鐵是常用的金廠尾礦處理藥劑,金礦尾礦中氰化物含量高,氰化物毒性強,危害性大,因此即使是氰化物含量比較低的廢水也必須經過一定的處理后方可排放或回用。硫酸亞鐵絡合處理含氰廢水有較好的除氰效果。
硫酸亞鐵中的亞鐵離子與游離氰化物反應,可生成氰亞鐵酸鹽(Fe2++6CN-→Fe(CN)64-)。但當往含氰化物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硫酸亞鐵時,氰化物可變為一種不溶的沉淀物Fe4[Fe(CN)6]3,即普魯士藍。有的加不溶的硫化亞鐵,有的同時加鐵加銅生成的白色不溶的氰亞鐵化亞鐵,迅速從空氣中吸收氧,轉呈深藍色,生成鐵氰化鐵。然而,由于普魯士藍視不同溶液條件有很多種。所以,這個反應并不是這樣簡單。其中有一種叫“可溶普魯士藍”,即MFeⅢ[FeⅡ(CN)6](M為K或Na),這種產物與水形成膠體溶液。此外,氫氧化亞鐵的沉淀及氧化也是起作用的反應。因此在用FeSO4從溶液中除去氰化物的最佳條件,是找到生成可溶與不可溶化合物的過程。可通過實驗確定除氰化物的最佳條件。
使用硫酸亞鐵處理后的廢水不用進行分離沉淀可直接進行下一步的處理,節省了反應單元,且鐵藍中的游離氰質量濃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鐵藍的質量。因此使用硫酸亞鐵處理含氰廢水是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方法。